HBase协处理器

HBase协处理器

简介

HBase 的协处理器是从 0.92.0 开始引入的,参见 HBASE-2000。它的实现灵感来源于 Jeff Dean 在 LADIS 2009 分享主题 《Designs, Lessons and Advice fromBuilding LargeDistributed Systems》中关于 Google 的 BigTable 协处理器的分享。当时的 BigTable 协处理器具有以下功能:

  • 每个表服务器的任意子表都可以运行代码;
  • 客户端的高层调用接口;
  • 跨多行的调用会自动拆分为多个并行化的 RPC 请求;
  • 通过协处理器可以非常灵活的构建分布式服务模型,能够自动化扩展、负载均衡、应用请求路由等。

HBase 当然也想要一个这么好的功能,因为通过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实现二级索引(secondary indexing)、复杂过滤(complex filtering) 比如谓词下推(push down predicates)以及访问控制等功能。虽然 HBase 协处理器受 BigTable 协处理器的启发,但在实现细节方面存在差异。HBase 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框架,并提供类库和运行时环境,使得我们可以在 HBase RegionServer 和 Master 上运行用户自定义代码;而 Google 的 BigTable 却不是这样的。

协处理器支持的扩展

协处理器框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现类,我们可以通过继承这些类来扩展自己的功能。这些类主要分为两大类,即 Observer 和 Endpoint。

Observer

Observer 和 RDMBS 的触发器很类似,在一些特定的事件发生时被执行。这些事件包括用户产生的事件,也包括服务器内部产生的事件。 目前 HBase 内置实现的 Observer 主要有以下几个:

  • WALObserver:提供控制 WAL 的钩子函数;
  • MasterObserver:可以被用作管理或 DDL 类型的操作,这些是集群级的事件;
  • RegionObserver:用户可以用这种处理器处理数据修改事件,它们与表的 Region 联系紧密;
  • BulkLoadObserver:进行 BulkLoad 的操作之前或之后会触发这个钩子函数;
  • RegionServerObserver :RegionServer 上发生的一些操作可以触发一些这个钩子函数,这个是 RegionServer 级别的事件;
  • EndpointObserver:每当用户调用 Endpoint 之前或之后会触发这个钩子,主要提供了一些回调方法。

Endpoint

Endpoint 和 RDMBS 的存储过程很类似,用户提供一些自定义代码,并在 HBase 服务器端执行,结果通过 RPC 返回给客户。比较常见的场景包括聚合操作(求和、计数等)。有了 Endpoint ,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服务器的资源,进行一些计算,大大提升计算的效率和通讯的开销。

协处理器编写和配置

下面我将通过介绍一个计数的例子来介绍 HBase 协处理器的使用。我们知道,HBase 自带了一个 count 命令用于计算某张表的行数,但是这个命令是单线程执行,效率非常低。我们可以通过 Endpoint 来实现一个计数类,并利用集群的资源来计算,最终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客户端这边通过对结果进行汇总得到最终的结果。其实,HBase 自带了一个名为 RowCountEndpoint 的例子,里面就实现了计数逻辑。注意本文基于 HBase 1.4.0 进行介绍的,HBase 2.x 的代码已经有些变化,但大部分结构都类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package org.apache.hadoop.hbase.coprocessor.example;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ell;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ellUtil;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oprocessor;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oprocessorEnvironment;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Sca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oprocessor.CoprocessorExcep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oprocessor.CoprocessorService;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oprocessor.RegionCoprocessorEnvironment;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oprocessor.example.generated.ExampleProtos;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filter.FirstKeyOnlyFilter;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protobuf.ResponseConverter;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regionserver.InternalScanner;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util.Bytes;

import com.google.protobuf.RpcCallback;
import com.google.protobuf.RpcController;
import com.google.protobuf.Service;

public class RowCountEndpoint extends ExampleProtos.RowCountService
    implements Coprocessor, CoprocessorService {
  private RegionCoprocessorEnvironment env;

  public RowCountEndpoint() {
  }

  /**
   * Just returns a reference to this object, which implements the RowCounterService interface.
   */
  @Override
  public Service getService() {
    return this;
  }

  /**
   * 返回表的行数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RowCount(RpcController controller, ExampleProtos.CountRequest request,
                          RpcCallback<ExampleProtos.CountResponse> done) {
    Scan scan = new Scan();
    scan.setFilter(new FirstKeyOnlyFilter());
    ExampleProtos.CountResponse response = null;
    InternalScanner scanner = null;
    try {
      scanner = env.getRegion().getScanner(scan);
      List<Cell> results = new ArrayList<Cell>();
      boolean hasMore = false;
      byte[] lastRow = null;
      long count = 0;
      do {
        hasMore = scanner.next(results);
        for (Cell kv : results) {
          byte[] currentRow = CellUtil.cloneRow(kv);
          if (lastRow == null || !Bytes.equals(lastRow, currentRow)) {
            lastRow = currentRow;
            count++;
          }
        }
        results.clear();
      } while (hasMore);

      response = ExampleProtos.CountResponse.newBuilder()
          .setCount(count).build();
    } catch (IOException ioe) {
      ResponseConverter.setControllerException(controller, ioe);
    } finally {
      if (scanner != null) {
        try {
          scanner.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ignored) {}
      }
    }
    done.run(response);
  }

  /**
   * 返回表中 KV 的数量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KeyValueCount(RpcController controller, ExampleProtos.CountRequest request,
                               RpcCallback<ExampleProtos.CountResponse> done) {
    ExampleProtos.CountResponse response = null;
    InternalScanner scanner = null;
    try {
      scanner = env.getRegion().getScanner(new Scan());
      List<Cell> results = new ArrayList<Cell>();
      boolean hasMore = false;
      long count = 0;
      do {
        hasMore = scanner.next(results);
        for (Cell kv : results) {
          count++;
        }
        results.clear();
      } while (hasMore);

      response = ExampleProtos.CountResponse.newBuilder()
          .setCount(count).build();
    } catch (IOException ioe) {
      ResponseConverter.setControllerException(controller, ioe);
    } finally {
      if (scanner != null) {
        try {
          scanner.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ignored) {}
      }
    }
    done.run(respon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tart(CoprocessorEnvironment env) throws IOException {
    if (env instanceof RegionCoprocessorEnvironment) {
      this.env = (RegionCoprocessorEnvironment)env;
    } else {
      throw new CoprocessorException("Must be loaded on a table region!");
    }
  }

  @Override
  public void stop(CoprocessorEnvironment env) throws IOException {
    // nothing to do
  }
}

由于 HBase 内部使用 protobuf 协议进行通信,所以这个例子定义了名为 Examples.proto 的文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package hbase.pb;

option java_package = "org.apache.hadoop.hbase.coprocessor.example.generated";
option java_outer_classname = "ExampleProtos";
option java_generic_services = true;
option java_generate_equals_and_hash = true;
option optimize_for = SPEED;

message CountRequest {
}

message CountResponse {
     required int64 count = 1 [default = 0];   
}

service RowCountService {
    rpc getRowCount(CountRequest)
        returns (CountResponse);
    rpc getKeyValueCount(CountRequest)
        returns (CountResponse);
}

由于 RowCountEndpoint 类是 HBase 自带的例子,所以在我们的 HBase 类路径下已经加载了这个类,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需要将 Examples.proto 文件生成对应的类,并将相关的类进行编译打包(具体如何编译可以参见 《在 IDEA 中使用 Maven 编译 proto 文件》)。因为这个类 HBase 其实已经编译好了,所以我就不再进行介绍了,直接讲如何部署。

协处理器部署

协处理器的部署有很多种方法,这里我将一一进行介绍。

通过 hbase-site.xml 文件进行配置

我们可以直接在 hbase-site.xml 文件里面进行配置,配置完之后需要重启 HBase 集群,而且这个配置是全局影响的。如下设置:

1
2
3
4
<property>
    <name>hbase.coprocessor.region.classes</name>
    <value>org.apache.hadoop.hbase.coprocessor.RowCountEndpoint</value>
</property>

因为 RowCountEndpoint 这个类是 HBase 自带的,如果是我们自定义的 Endpoint,我们需要将打包好的 jar 包放到所有节点的 $HBASE_HOME/lib/ 路径下。

通过 HBase Shell 配置

如果我们只想对某一张表设置 Endpoint,那么可以直接在 HBase Shell 中进行配置,如下:

1
hbase(main): > alter 'iteblog', 'coprocessor' => '|org.apache.hadoop.hbase.coprocessor.example.RowCountEndpoint ||'

说明:上面的 coprocessor 设置的值为 '|org.apache.hadoop.hbase.coprocessor.example.RowCountEndpoint ||',它的值主要由四部分组成。'coprocessor' => 'Jar File Path|Class Name|Priority|Arguments'。其中

  • Jar File Path:协处理器实现类所在 Jar 包的路径,这个路径要求所有的 RegionServer 能够读取得到。比如放在所有 RegionServer 的本地磁盘;比较推荐的做法是将文件放到 HDFS 上。如果没有设置这个值,那么将直接从 HBase 服务的 classpath 中读取。

  • Class Name:协处理器实现类的类名称,包括包名。

  • Priority:协处理器的优先级,是一个整数。如果同一个钩子函数有多个协处理器实现,那么将按照优先级执行。如果没有指定,将按照默认优先级执行。

  • Arguments:传递给协处理器实现类的参数列表,可以不指定。

这四个部分使用 | 符号进行分割。

通过 HBase API 配置

除了可以通过 HBase Shell 和 hbase-site.xml 配置文件来加载协处理器,还可以通过 Client API 来加载协处理器。具体的方法是调用 HTableDescriptor 的 addCoprocessor 方法。该方法有两种调用形式:

  • addCoprocessor(String className):传入类名。该方法类似通过配置来加载协处理器,用户需要先把jar包分发到各个 RegionServer 的 $HBASE_HOME/lib 目录下。

  • addCoprocessor(String className, Path jarFilePath, int priority, final Map kvs):该方法类似通过 Shell 来加载协处理器。通过调用该方法可以同时传入协处理器的 className 以及 jar 所在的路径,priority 是协处理器的执行优先级,kvs 是给协处理器预定义的参数。

使用如下:

1
2
3
HTableDescriptor htd=new HTableDescriptor("testTable");
htd.setValue("CORPROCESSOR$1" , 
path.toString+"|"+RowCountEndpoint.class.getCanonicalName()+"|"+Coprocessor.Priority.USER);

如何判断协处理器设置生效

可以通过 HBase Shell 提供的 describe 命令查看的

1

使用协处理器

通过上面几步,我们已经为表设置好了协处理器,现在我们可以编写客户端程序来调用这个协处理器,主要通过 HTable 的 coprocessorService 方法实现,这个方法主要由三种实现:

  • coprocessorService(byte[] row):这个通过 row 来定位对应的 Region,然后在这个 Region 上运行相关的协处理器代码。

  • coprocessorService(final Class service, byte[] startKey, byte[] endKey, final Batch.Call<T,R> callable):service 指定是调用哪个协处理器实现类,因为一个 Region 上可以部署多个协处理器,客户端必须通过指定 Service 类来区分究竟需要调用哪个协处理器提供的服务。startKey 和 endKey 主要用于确定需要与那些 Region 进行交互。callable 定义了如何调用协处理器,用户通过重载该接口的 call() 方法来实现客户端的逻辑。在 call() 方法内,可以调用 RPC,并对返回值进行任意处理。

  • coprocessorService(final Class service, byte[] startKey, byte[] endKey, final Batch.Call<T,R> callable, final Batch.Callback callback):这个方法和第二个比较多了一个 callback,coprocessorService 会为每一个 RPC 返回结果调用该 callback,用户可以在 callback 中执行需要的逻辑,比如执行 sum 累加。第二个方法,每个 Region 协处理器 RPC 的返回结果先放入一个列表,所有的 Region 都返回后,用户代码再从该列表中取出每一个结果进行累加;用这种方法,直接在 callback 中进行累加,省掉了创建结果集合和遍历该集合的开销,效率会更高一些。

这里我们调用第二种方法,具体的代码如下:

1

运行这段代码,就可以快速算出 iteblog 表的总行数。如果我们把 counter.getRowCount(controller, request, rpcCallback); 修改成 counter.getKeyValueCount(controller, request, rpcCallback);,那么将会返回 iteblog 表 KV 的总数。上面查询运行的流程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

图中 Client A 的过程就是上面程序的处理流程,主要是并行 RPC 请求。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个表的所有 Region 都会参与计算,每个 Region 计算出自己的总数,然后返回给客户端,所有的 Region 结果最后存储在 Map results 中,其中 Key 是每个 Region 的名字,Value 就是这个 Region 计算到的行数。我们只需要遍历这个 Map,然后将所有 Region 计算的行数加起来就是整个表的行数。

如果我们仅仅想计算某个 row 对应的 Region 的行数,可以实现如下:

上面代码可以返回 row-890 所在 Region 的行数,由于这个 Row 只对应于一个 Region,所以上面代码的运行流程见上图的 Client B 运行过程。可以看出,这个程序仅仅发出一个 RPC 请求。

参考

  1. HBase协处理器及实例_大数据_吃果冻不吐果冻皮-CSDN博客

  2. 实际动手编写HBase Coprocessor_大数据_功夫熊猫-CSDN博客

  3.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158195

updatedupdated2024-12-152024-12-15